壮乡绿茵场上的追梦人
在柳州郊区的泥地球场上,12岁的黄志强第一次触碰到缝补过三次的旧足球时,没人想到这个壮族男孩会在15年后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杯预选赛。"我们广西孩子踢球,就像爬山一样要付出双倍努力",已成为中超主力后卫的他这样回忆。
广西足球青训基地的数据显示,近五年注册青少年球员增长240%,其中少数民族球员占比达35%。南宁二中足球教练李建军透露:"现在孩子们训练完不是去嗦粉,而是加练任意球。"
从酸嘢摊到绿茵场的蜕变
桂林姑娘韦丽梅的故事尤为典型。父亲在七星夜市卖酸嘢维持生计,她用塑料袋缠着破球鞋训练,被网友称为"酸嘢西施"。去年女足亚洲杯上,她替补登场制造关键进球后,家乡菜市挂出"丽梅酸嘢今日八折"的横幅。
- 2018年:广西首次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
- 2020年:梧州建成西南最大足球训练基地
- 2022年:3名广西球员入选国青队
在防城港的京族渔村,孩子们现在用渔网做球门练习射门。57岁的渔民阮大叔说:"以前觉得踢球不如打渔实在,现在电视台来拍纪录片,我家小子说要当前锋。"这种观念转变,正是广西足球发展的缩影。
"我们缺的不是天赋,是机会和舞台",广西足协秘书长张勇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,"当更多孩子相信足球能带他们走出大山,中国足球的版图就会改变。"